近日,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2016年度各县区和济南高新区三项重点工作及脱贫攻坚工作专项考核结果的通报。其中,首次评选表扬重点工作突出个人,对在招商引资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扬,这在我市近年来尚属首次,园区投资促进局(原经济发展局)局长张海梁名列榜单。
通报指出,全市上下要以先进为榜样,树立发展标杆,提高工作标准,以旺盛的斗志、大胆的闯劲、扎实的工作,全力推进“453”工作体系各项工作,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灵魂。2016年,园区实行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以后,新组建成立了投资促进局,成立了3个专业招商团队并聘请委托招商代理人和代理机构,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化学产业集群、中关村自主品牌协会、北大方极、谷川联行、众成清泰等高端机构合作,完成国际、国内招商引资渠道的布局和建设,招商队伍不断充实并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去年间,洽谈合作企业400余家,完成工商注册企业230余家,引进外资企业20余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投资12.5亿元的鑫茂科技光纤预制棒项目落户园区,中德(济南)产业园逐步推进,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升格为国家级并迎来首批20余家台资企业进驻。
为深入贯彻王文涛书记提出的“敲门招商”,园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主动走出去招商,通过赴德、台、省外等地考察洽谈、邀请国内外企业考察、举办项目推介会等方式,瞄准大强企业,聚焦高端项目,重点引进世界、中国500强企业和行业百强企业,为2017年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攒了动能,储备了项目。
作为全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全市北跨携河发展的主阵地、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核心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努力在全区赶超发展的新一轮机遇中率先起势突破,确立新思路,研究新办法,更加侧重于通过产业链招商,集群化发展,计划打造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为主的五大百亿级产业格局,将“招商引资”变成了“选商择资”,紧盯名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和世界500强企业,赴重点行业、区域定向招商,打通五大业态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完善产业链条,让企业在黄河北岸寸土寸金的空间上实现集群化、集约化发展。
今年上半年,园区投资促进局按照“大项目引进、大机构开发、大平台招商、大产业布局”的招商引资思路和“大、工、上、外、规”的项目引进方向,共引进规模以上企业9家,购地项目5家,注册外资企业10家,培育、引进上市企业2家。
其中的智能制造小镇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000亩,规划总建设面积约430万平方,总投资约300亿元,建成后预计引入800家以上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0家左右,投资亿元以上企业50家左右,可吸收高素质人才就业20000人,税收约3-5亿元。依托该项目,建设一个面向德国工业4.0的中德(济南)产业园,重点引进和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园区以产业片区开发项目和龙头工业企业为招商目标、通过其产业集聚能力吸引上市企业、外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新业态企业在园区全面发展的一个首创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