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中关村(济南)创新创业学院和中关村(济南)创新型孵化园双双进驻济南新材料产业园,由中关村引进的3D打印科技园同时签约落地,为黄河北打造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再添科创实力。而此前,园区已经与中国材料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机构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大量科研机构的进驻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随之建设的各种科技孵化器和交易中心又给企业提供了成长壮大的平台。如今,随着物流龙头企业、年产值过30亿元的光纤预制棒项目、总规划1000亩的中德科技园项目,纷纷开工建设,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就像一个实验室的母体,在黄河北埋下了产业发展的种子,渐渐成长为产业的森林。黄河滩区10年内,从一个零产业的农业区,华丽变身为济南的物流和科创产业集聚区,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一流企业、产业纷至沓来。
以创新创业孕育新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济南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破题、起势之年。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赵新生表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将主要从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主战场和科创中心重要阵地两方面发力。
“天桥区已投入资金5000万元,由园区管委会成立产业扶持引导资金。同时,积极支持园区建立科技及产业孵化培育体系、产业培养壮大体系、园区招商引资和平台发展政策体系等”。赵新生表示。
2006年,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成立,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依托大型科研院所来吸引企业和资金的路子。“10年前,黄河北还是一片农业区,一无所有。怎么发展?我们就想到了先吸引山东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一批科研院所进驻,将研发基地放在园区,然后将一些项目就地产业化,实现企业和资本的聚集”,赵新生介绍。为增强黄河北对科研院所的吸引力,济南新材料产业园每年提供不少于800万元的资金支持,并为科研院所建厂房和实验室。
对于普通济南市民来说,知道山东山大胶体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可能并不多,但是一提起“净尊”口罩,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从去年冬季开始,山大胶体推出的微纳米材料防PM2.5口罩“净尊”系列产品开始在济南走红,一度卖到脱销,这款高科技又美观实用的口罩引来拥趸无数。
其实,防PM2.5口罩并不算是山大胶体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却是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山大胶体常务副总石敬东告诉记者,依靠山东大学的科研力量,山大胶体拥有的高科技产品并不少,目前山大胶体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的科研与中试项目达到30多个,代表了国内最先进的科研水平,具备填补国内空白的化工新材料生产技术,纳米银浆、微晶磨料等科研成果已在新材料产业园区就地转化成功,还有多项技术正在准备转化。
2年吸引320家企业落地
5月15日上午,在光纤光缆产业链中有着“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的光纤预制棒项目正式在黄河北的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济南在光纤光缆产业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作为济南市重点建设项目,光纤预制棒项目是天桥区引进的首个超10亿元投资的实体工业项目。其总投资约12亿元,建设期为20个月,建成后,年产光纤预制棒达500吨,年均营业收入预计达13.8亿元、利税3.14亿元。由于光纤预制棒是光纤光缆等通信产业的上游产业,正式投产后将会吸引光通信产业在黄河北聚集,搭载光通信产业集聚区。
赵新生向记者透露,两年来,新材料产业园内已经吸引了320家企业落地聚集。
6月3日,在位于黄河北的鑫茂·齐鲁科技城内,73岁的“刘老太”刘会云在自己的流水线上忙活着,一瓶瓶催乳汤整整齐齐地装在箱子里,准备发往全国各地。鑫茂·齐鲁科技城是由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和鑫茂集团携手打造的工业科技综合体,里面有企业孵化器,有厂房,可以满足企业从生产到销售一切所需,并且园区还承担着企业的金融、营销和投资等各项服务。房租减免只是科技城孵化器对于孵化企业众多服务中的一小部分。
鑫茂集团董事局主席杜克荣介绍,鑫茂·齐鲁科技城孵化器为小微企业提供的“智力”支持和投资对于创业者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孵化器除对企业减免房租,提供服务之外,还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给予投资购买股份,助力企业冲破资金壁垒快速壮大。
济南华亚光电是鑫茂·齐鲁科技城孵化器孵化出来的企业,目前已经真正“长大”。在华亚光电展示厅内,总经理杨华向记者展示公司最新研发的激光投影设备。“从2014年3月份开始,我们就一直在选地方创业。济南市区房租太高,所以我们想到黄河北来找找机会。”杨华第一次到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时,孵化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鑫茂·齐鲁科技城孵化器还在建设中。“第一次接触,孵化器就提到了12项优惠政策,包括免除第一年的房租,享受金融服务等,这对我们来说很有吸引力。”鑫茂·齐鲁科技城孵化器还为华亚光电公司提供了100万元的创业基金,让华亚光电安下心来,专心致志搞研发。很快,8个年轻人、280平方米的车间实现了3000万元的产值,华亚光电的团队也被形象地称为“八只虎”。
德资企业招商实现零突破
像刘老太、华亚光电这样的故事正一桩桩在鑫茂·齐鲁科技城的孵化器里上演,杜克荣介绍,孵化器里还有一家做润滑油的企业,虽然创业刚一年,但其产品固体润滑油却已经卖到日照港等多个地方,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5月26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的第一个德国项目——奥特林豪斯项目正式开工生产,这标志着济南新材料产业园面向德国招商实现了零突破。同时,园区的中德科技园项目也已经开始启动,到七月底八月初项目将要开工,总规划占地面积一千亩地,一期项目占地160亩,由德国巴伐利亚产业集群来进行规划设计招商。
据介绍,奥特林豪斯有限公司是一家享誉世界的生产离合器、制动器、烧结摩擦材料和全套驱动系统的专业厂家。有一百多年的扭矩控制技术方面的经验,此前,奥特林豪斯一直与济南二机床合作。“奥特林豪斯在全球此前有两家生产基地,中国是其第三个基地”,赵新生介绍,对于奥特林豪斯而言,落户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对其也是打开中国市场的机遇。 “我们高度重视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赵新生说,园区将外资招商细分为德国、韩国、台湾地区三部分。依托中德新材料产业园、中韩尖端科技融合园、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等产业载体,聘请委托招商代理人和代理机构,借助国内外知名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投资信息集中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洽谈。
“今年4月底我们成功参加了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会,并将在11月份再次在德国举行规模较大的招商活动,确保年内引进两家以上德资企业进驻园区。”赵新生表示,园区将进一步加大对韩国、台湾地区专业招商机构、行业协会的合作。把强化园区建设置于招商引资的最前沿、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努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百强企业及高端项目。
今年新材料产业园将突出鑫茂·齐鲁科技城、传化泉胜公路港、新材料交易中心三大平台的载体作用,大力引进优质中小微企业,力争今年下半年新增工商、国地税登记注册企业300家。同时,园区将进一步加大对规模以上实体工业企业的招商力度,力争今年引进和培育新三板及主板上市企业1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全面提升园区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
以体制机制创新焕发新活力
今年5月,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科级及以下岗位面向天桥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开竞聘的考试举行。天桥区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对全区报考的59人通过心理测试、笔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四场考试进行了评定,最终聘用了35人。这是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启动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以来组织的第一次考试。
据了解,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在2014年底启动了山东省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园区的申报工作,并于2015年12月获批为山东省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园区。试点后,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将建立起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对内机构和用人全部放开。机构设置着眼于服务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投产达效,按照项目引进、建设、生产的流程和资金管理需要设立组建。拟设七个部门,分别是:办公室、创新发展与投资促进局、建设与经济服务局、财政金融保障局、人力资源中心、园区工程中心和安全生产与市场监管局。
赵新生介绍,试点后园区将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并改革分配制度,推行绩效工资。除园区管委会市管干部外,其他园区管委会在编在岗人员全员重新竞岗、管委会内设部门的正职、副职由天桥区委组织部采取考察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园区管委会内设部门的科级及以下岗位,打破部门、岗位、身份限制,面向全区公开竞聘,选择优秀人才到园区工作。在分配机制上面,在园区管委会建立包括领导班子在内的全员工工资薪酬奖励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重点向招商一线倾斜,拉开招商部门与普通管理岗位收入分配档次。
此外,为建立渠道多样化的园区投融资体系,为园区做大做强提供保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济南北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园区投融资和项目建设管理承载主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设立天使基金、VC、PE等多种创业发展基金,支持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和科技孵化器企业加速发展。并加大对科技、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拟建立该国有公司下属的企业公共平台服务公司,为园区创业服务、管理咨询和法律、人才培训等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