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班结业式上,财政金融保障局副局长徐熙勇的一篇《坚守初心 砥砺前行》的发言真情实感,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名扎根园区16年的“老人”,他分享了自己一颗“扎根农村,坚守理想”的初心,从走出农村考上大学、到选择农村基层岗位、再到扎根园区艰苦创业,面对抉择巍然不动,毅然坚守的心路历程。
”
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财政金融保障局 徐熙勇
初心,即最开始的本心,是每个人最开始坚持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梦想,都有自己的初心。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同众多同志一样,也有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也有自己的初心。
我的理想最初形成于我在大学读书时期。二十多年前,从农村靠考学走出来的我,深知农村的实际状况,农村经济欠发达,许多偏远山区的农村比较贫穷落后,物质匮乏,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挺艰苦。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等各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很大。因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的经历,让我对农民的勤劳俭朴心怀崇敬,又让我对农民生活的艰苦艰辛心生怜悯,正因这种情怀,让成长中的我有了忧民意识。那时我就想:将来,我一定努力去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了。我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前景和希望,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认为去农村发展一定大有作为。在大学毕业之前,我就确定了自己的就业方向和目标,我的想法是扎根乡镇的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村老百姓能过上富裕的日子做些实事。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初心。为此,我大学毕业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没有留在烟台,而是选择回济南,被分配到郊区一个农业乡镇工作,成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从此,在乡镇与农村老百姓打交道,摸爬滚打,辛勤工作了六年。
园区成立伊始,管委会缺少人手,我被组织选中、谈话,把我调到园区工作。那年我二十七岁。所幸园区的办公环境还是在乡镇,工作职能是为发展区域工业经济、推进农村城市化。尽管只是一名普通干部,但是我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为改善提高一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做些工作,依然符合我的初心选择,没有偏离最初的梦想。
从此我又扎根园区,与同志们一道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像“拓荒牛”一样,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拓荒创业。
期间,园区经历过许多“风雨”,最大的“风雨”是2004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工业园区清理大整顿。园区是不是被撤减?能不能保留下?谁也说不准。前途未卜的时候,有人彷徨迷茫了,退缩了,觉得在园区待下去没有希望,主动退出了阵地,而我与多数同志选择了坚持坚守。“开弓没有回头箭”,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不忘初心,坚持继续走下去。庆幸的是经过上级领导们多方努力,我们的园区不但被保留下来,还升格为省级园区。从此,园区迎来大建设、大发展的时代。
从最初服从组织调遣安排到园区工作,在艰苦创业的道路上坚守初心跟党走,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在变换更迭的人事安排中不为私利,不求功名,坚决服从组织,同园区领导及同事们同甘共苦,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全身心投入到园区建设发展的事业当中,都是自己的选择。在领导的带领下踏实工作,在园区一干就是十六年有余,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但是我无怨无悔。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六年来,我亲历并见证了园区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一片庄稼地到满眼楼厦厂房的发展变化历程;见证了园区建设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对农村农民思想意识和就业创收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见证了当地的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巨大变迁。能见证这些发展变化,我是很有成就感的,值得欣慰。有人曾经问我:“你在园区这么多年了,怎么不想办法调到区直部门工作?在市区上班多方便。”我的回答是坚定的,在园区虽然累些、辛苦些,但是我很充实,没有虚度光阴,园区是最能够体现我人生价值的地方。献我最美青春于桑梓,倾我壮年热血与园区,这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好展现,也正是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好诠释。我敢自豪的说:我们园区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心。
目前,新时期、新时代的工业园区正面临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众多新困难和新挑战。园区新一轮的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将给园区工作人员带来新挑战。不管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无论身处何地,我当矢志不移的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园区发展的自信心,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发扬实干精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勇于担当,开拓创新,静下心来,扑下身子,担起使命,找准差距,落实好各项工作,履行好工作职责,践行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园区发展继续奋斗。
前路光明,坚定信念,风雨无阻,当为梦想,坚守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