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成就梦想,奋斗收获幸福。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近期,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展现济南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创业,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辉煌成就。
8月22日上午,第三场发布会在龙奥大厦召开,本场新闻发布会由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刘勤主持,以“新机遇 新动能 新活力 天桥区坚持“三区引领” 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为主题。天桥区委副书记、区长窦虎将在会上介绍天桥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上午10:00,发布会正式开始,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刘勤主持发布会,天桥区委副书记、区长窦虎介绍天桥区发展成就。
窦虎介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天桥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全市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任务,按照“一二三四”总体思路,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全力打造携河发展主城区、动能转换样板区、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我们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致力跨越赶超,全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一届天桥区委、区政府成立以来,聚焦全市发展战略,确立全面加快赶超发展的奋斗目标,激情干事、奋勇争先,奋力拥抱携河发展新时代,重塑中心城区新形象,抒写了跨越发展的激情画卷。
三年来,天桥区生产总值在全省137个区县中前移4个位次,年均增速7.5%,财政收入年均增速10.8%。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示范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全国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政务服务能力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下辖区县中位列榜首,电商网络销售额持续稳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
我们坐拥携河北跨发展战略区位优势,抢抓历史机遇,倾力打造携河发展主城区。当前,济南正全力实施携河发展战略,由“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迈进。对天桥来讲,作为济南市唯一一个地跨黄河两岸的行政区,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三年来,我们致力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累计完成拆迁442万平方米,新建面积730万平方米,全区进入大开发、大建设的黄金时期;三年来,我们累计投入近20亿元,新建改造蓝翔路、泺安路、蓝翔中路等15条主次干道,城市交通更加畅达,在药山脚下新建区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档案馆,预计明年年底建成使用,不仅对天桥社会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将成为拉动老城区北部发展的强力引擎;三年来,我们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重点实施经一路、济泺路、历黄路等区域绿化美化,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街道花廊、河道绿廊”交相辉映的城市生态景观;三年来,我们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在北部地区打造的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和鹊山龙湖两大产业载体,积极谋划北部新城建设,全市推动的齐鲁黄河大桥、穿黄隧道均已破土动工、进展顺利,昔日的黄河“天堑”将真正变通途,黄河南北紧密对接、共同繁荣指日可待。
我们融入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持产业兴区,强力打造动能转换样板区。天桥区是济南的老工业区,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曾一度占据济南近代工业的半壁江山;天桥区还是济南传统的市场大区,目前商业经营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占全市的近三分之一,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3万户,居全市第一,有着良好的商业基础和产业发展空间,亟需转型升级、破茧成蝶。
三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动能转换、凤栖天桥、企业培育 “三大工程”,加快产业振兴,让产业成为加快赶超发展的强力引擎;三年来,共组织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7个,总投资1484亿元,济南高铁绿色产业园、中关村济南产业基地、中南高科·中德产业园等一批“国字号”“中字号”重大项目纷纷落地;三年来,我们依托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这个省级园区平台,集聚发展富通光棒、东珩纤维、德晟机器人、建邦胶体等国内外领先的产业项目,并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成功签约,开启了校地合作、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我们大力推动“地铁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多栋商务楼宇布局地铁沿线,“亿元楼宇”多点开花,四大电商园区规模效益明显,正在向全省电子商务产业高地迈进。
我们发挥辖区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创新,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对标全市区域性科创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科技创新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达到1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家,全省首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交通产业中心”成功落户天桥;创新实施“凤栖天桥”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建立全市首家“诺奖工作站”,新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3家,全区高层次人才达5000余人,为天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完成技术合同交易6154项,跃居全市第一,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7.77亿元,科技创新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
我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为民惠民,努力为天桥百姓添福祉。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百姓心中的所思所盼、所求所愿,聚焦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痛点堵点,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每年民生支出占区级财政支出比例均不低于77%。社会保障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持续向好,新增城镇就业5.7万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1.15亿元。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6131元,是2015年的1.27倍。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八连涨”。新建安置房1.54万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101个、总面积442万平方米,惠及群众5.7万户。脱贫攻坚成效显著,10个市级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社会事业深入发展。我们下大气力办好天桥教育,三年来新建改建学校31所,有效破解“大班额”等难题。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优质学校全市排名持续提升,制锦市、宝华街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天桥医院、桑梓店卫生院与省立三院构建起医联体,北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跻身全国百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卫生服务新标签,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5处、农村幸福院19处。“一村一年一场戏”连续五年实现全覆盖,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社会治理扎实推进。我们创新完善社会治理路径,“两网融合,三社三化”经验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法”被民政部列为全国推广的100个优秀社区群众工作法之一。
▼▼▼
站在发展新起点上,窦虎说,天桥已到了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千载难逢,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将以更加执着的信念、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全力做好“新机遇、新动能、新活力、新环境、新期盼”五篇文章,推动天桥实现新的跨越腾飞。
抢抓新机遇,争做携河发展“急先锋”。我们将进一步抢抓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先行区,奋力拥抱黄河时代,统筹黄河两岸互动融合发展,加快城市更新,塑造携河发展主城区的竞争优势和独特魅力。培育新动能,争做动能转换“排头兵”。我们将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抓手,厚植天桥产业优势,持续强化“双招双引”和项目带动,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提升存量、培育增量,打造动能转换的全市样板。激发新活力,争做科技创新“先行者”。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完善规划、搭建载体,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产学研互动发展平台,让更多科研成果在天桥就地转化,擦亮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金字招牌。 打造新环境,争做天桥形象“代言人”。我们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创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单位”,打造金牌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开展全域绿化,推动精品街区、特色城区建设,扮靓城市形象,让天桥更有品质、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 回应新期盼,争做为民服务“勤务员”。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使天桥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