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招”来新动能产业“引”来高科技人才
发布时间:2018-04-28 09:48:04 作者:潘延虎 田可新 苏晗 来源:大众日报
■核心提示:新兴产业朝气蓬勃,新动能持续释放活力。4月26日,一场备受各界瞩目的“牵手”在中关村举行——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与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京中关村(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孵化中心和产业中心,首批22家中关村企业更率先签约入驻。而这也是今年以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继山东中科科技园之后的第二个新动能产业平台项目。
“招大引强”,新动能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注入了澎湃发展的新动力。一个集创业孵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为一体的新动能创新平台,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动能力强、集聚高端人才的“创新板块”将在园区迅速崛起。
□潘延虎 田可新 苏晗
“创新+”打造
孵化器“升级版”
创新发展是中关村的一面旗帜。
据了解,与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签约合作的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是国内第一批国家级孵化器,也是国内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孵化企业数量最多、高端创业人才和上市企业最为密集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如今,这面旗帜也将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招展飘扬。据介绍,该园区将提供1万平方米场所作为北京中关村(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的孵化中心,免费装修并为入驻创业企业提供免费物业管理服务,提供2500万元孵化专项资金、支持税收奖励、为高新技术在孵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等多项优惠政策。
“园区目前已经拥有一家国家级孵化器,我们将在‘资金+服务+场地’的孵化器3.0基础上,打造融入‘创新+’战略的孵化器4.0升级版本。”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赵新生说,北京中关村(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将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创新理念,拓展创新模式,依托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的全链条孵化、全方位特色培训、多渠道投融资和企业服务体系,为园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融资服务、市场对接、高端人才培养、双创大学分校设立、大型路演对接、产业基金管理等服务资源,形成有动力、有活力、有渗透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双方还将共同成立投资委员会,设立创投基金,引进风险投资机构、战略投资机构至少各2家,对孵化器内的优质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我们力争5年内,将基地打造成国家级孵化器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
孵化了,留住更是关键。针对此,目前,该园区拥有中南高科·济南智能制造小镇、融通智能科技园、新材料科技园等多个产业平台,可使孵化企业就近一站式落地,解决企业研发和扩大生产规模需求,并为企业持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增值服务。
“引进、复制、学习”,赵新生指出了未来基地的发展道路,5年内,实现从“引进”到“输出”的华丽转身,打造创业孵化的园区品牌。
“金种子”企业首批入驻
济南石墨烯研发应用中心成立
而本次签约,还开创了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一次性签约企业之最的记录。22家企业均来自中关村海淀园,涉及机器人、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动能产业领域,有一部分还是在中关村海淀园完成孵化培育的“金种子”企业,是经过风险投资机构或战略投资机构筛选并投资、以高层次人才主导的科创型企业,这些企业团队完整、技术先进、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被各类投资机构重点跟踪关注。
山东芯合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此次签约入驻的企业之一,这家以自主研发机器人智能驱动控制技术为主导产业的企业已在济南完成公司注册,目前已经进场安装设备。这家企业曾于去年4月作为国内唯一代表工业机械臂企业到德国汉诺威参展全球最大的自动化博览会,其生产的HPI高精度智动工业机器人,产品重复精度达世界最先进水平0.01mm,已成为高精度柔性机器人系统应用技术的领军者。该公司计划在园区进行HPI高精度智动工业机器人和控制器的生产,建成达产后,年产工业机器人900台,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4亿元,年利润4000万元,利税1130万元。
还有中央智能环境系统项目、等离子增材制造项目、AI智能交互技术项目、石墨烯润滑油项目、石墨烯热能项目、新型全环保特种材料项目、人工智能软件开发项目……这些高层次人才主导的科创性企业,每一个都是行业翘楚,具备成为独角兽企业潜力,他们都将在园区建设研发及生产中心,扩大生产规模,加快进入产业化和上市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产业规划布局中,该园区作为新材料智造组群的主体,被称为“黑金”的新材料之王——石墨烯,是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此次签约仪式上,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联合签约入驻的绿能嘉业新能源、乐烯恒业、尚成能源成立了济南石墨烯研发应用中心,发挥产业积聚效应,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业各领域有效协同的发展新体系。据了解,济南石墨烯研发应用中心是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落实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产业规划的重要举措,同时带来的石墨烯润滑油、石墨烯热能、石墨烯水性碳纳米发热材料三项项目的引进,也弥补了先行区在石墨烯领域内的空白,丰富延伸了新材料产业链条,为该园区的发展带来新动能、新血液,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向更高层次迈进。
每年引进
不少于15家新动能企业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单也在发生着动态变化,下一轮科技大发展的收益产业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和新材料,其中近二十年内年市场销售收入过千亿美元的产业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新材料。
“中关村海淀园作为国内最重要的自主创新平台之一,可以为我们输出一部分上述产业的优质企业,为园区占领产业制高点提供重要支撑。”在该园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张海梁心中,新动能产业招商早已明确思路。
因此,北京中关村(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有自己的“门槛”——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
按照协议,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将投资9亿元,规划用地300亩,建设基地的产业中心部分,由其国有平台公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每年引进不少于5个科创型企业(企业家个人或团队不低于申报济南市“5150引才计划”的要求和标准,其中应包含国家顶级技术人才或团队);每年引进不少于5个完成首轮融资、进入产业化的企业;每年引进不少于5家符合园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化企业。
“以上三项内容不重叠计算,也就是说至少要引进符合上述标准的15家企业。”赵新生解释,该园区将为入驻企业提供多项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将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思路,统筹规划建设居住、教育、医疗卫生、专家公寓和综合性生活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在环境上还将打造一流的社保、教育等配套软环境,在服务上双方建立合作机制,把中关村的服务标准全部复制到这里,“让企业感到在中关村创业和在园区创业是一样的,离京不离家,打造一个区域协同创新的共同体。”
一方找“土壤”,”一方寻“种子”。新动能产业基地的落地为园区带来了一批高端人才,翻看签约企业的介绍,团队成员中几乎都以专家、教授、博士为主体。而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与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联系密切,将为园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提供有力支持。未来,他们是基地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园区倾力服务的对象,该园区将着力做好“人才+政策”文章,落实好济南市“人才新政30条”和天桥区人才政策12条措施,推行“人才+项目”的模式,积极涵养优厚的人才生态,使园区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发挥价值的舞台。
“中关村(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项目为天桥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必将开启天桥区与中关村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崭新局面。”对此,济南市天桥区委书记刘程华表示,希望能借助中关村品牌影响力和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的管理实战经验,搭建创业孵化和产业发展的“天桥品牌”。“我们将在项目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以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推进战略合作的顺利实施,将基地打造成天桥区培育新动能的主体力量和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创业产业项目蓬勃发展。”
“招大引强”,新动能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注入了澎湃发展的新动力。一个集创业孵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为一体的新动能创新平台,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动能力强、集聚高端人才的“创新板块”将在园区迅速崛起。
□潘延虎 田可新 苏晗
“创新+”打造
孵化器“升级版”
创新发展是中关村的一面旗帜。
据了解,与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签约合作的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是国内第一批国家级孵化器,也是国内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孵化企业数量最多、高端创业人才和上市企业最为密集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如今,这面旗帜也将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招展飘扬。据介绍,该园区将提供1万平方米场所作为北京中关村(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的孵化中心,免费装修并为入驻创业企业提供免费物业管理服务,提供2500万元孵化专项资金、支持税收奖励、为高新技术在孵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等多项优惠政策。
“园区目前已经拥有一家国家级孵化器,我们将在‘资金+服务+场地’的孵化器3.0基础上,打造融入‘创新+’战略的孵化器4.0升级版本。”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赵新生说,北京中关村(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将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创新理念,拓展创新模式,依托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的全链条孵化、全方位特色培训、多渠道投融资和企业服务体系,为园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融资服务、市场对接、高端人才培养、双创大学分校设立、大型路演对接、产业基金管理等服务资源,形成有动力、有活力、有渗透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双方还将共同成立投资委员会,设立创投基金,引进风险投资机构、战略投资机构至少各2家,对孵化器内的优质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我们力争5年内,将基地打造成国家级孵化器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
孵化了,留住更是关键。针对此,目前,该园区拥有中南高科·济南智能制造小镇、融通智能科技园、新材料科技园等多个产业平台,可使孵化企业就近一站式落地,解决企业研发和扩大生产规模需求,并为企业持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增值服务。
“引进、复制、学习”,赵新生指出了未来基地的发展道路,5年内,实现从“引进”到“输出”的华丽转身,打造创业孵化的园区品牌。
“金种子”企业首批入驻
济南石墨烯研发应用中心成立
而本次签约,还开创了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一次性签约企业之最的记录。22家企业均来自中关村海淀园,涉及机器人、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动能产业领域,有一部分还是在中关村海淀园完成孵化培育的“金种子”企业,是经过风险投资机构或战略投资机构筛选并投资、以高层次人才主导的科创型企业,这些企业团队完整、技术先进、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被各类投资机构重点跟踪关注。
山东芯合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此次签约入驻的企业之一,这家以自主研发机器人智能驱动控制技术为主导产业的企业已在济南完成公司注册,目前已经进场安装设备。这家企业曾于去年4月作为国内唯一代表工业机械臂企业到德国汉诺威参展全球最大的自动化博览会,其生产的HPI高精度智动工业机器人,产品重复精度达世界最先进水平0.01mm,已成为高精度柔性机器人系统应用技术的领军者。该公司计划在园区进行HPI高精度智动工业机器人和控制器的生产,建成达产后,年产工业机器人900台,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4亿元,年利润4000万元,利税1130万元。
还有中央智能环境系统项目、等离子增材制造项目、AI智能交互技术项目、石墨烯润滑油项目、石墨烯热能项目、新型全环保特种材料项目、人工智能软件开发项目……这些高层次人才主导的科创性企业,每一个都是行业翘楚,具备成为独角兽企业潜力,他们都将在园区建设研发及生产中心,扩大生产规模,加快进入产业化和上市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产业规划布局中,该园区作为新材料智造组群的主体,被称为“黑金”的新材料之王——石墨烯,是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此次签约仪式上,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联合签约入驻的绿能嘉业新能源、乐烯恒业、尚成能源成立了济南石墨烯研发应用中心,发挥产业积聚效应,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业各领域有效协同的发展新体系。据了解,济南石墨烯研发应用中心是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落实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产业规划的重要举措,同时带来的石墨烯润滑油、石墨烯热能、石墨烯水性碳纳米发热材料三项项目的引进,也弥补了先行区在石墨烯领域内的空白,丰富延伸了新材料产业链条,为该园区的发展带来新动能、新血液,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向更高层次迈进。
每年引进
不少于15家新动能企业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单也在发生着动态变化,下一轮科技大发展的收益产业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和新材料,其中近二十年内年市场销售收入过千亿美元的产业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新材料。
“中关村海淀园作为国内最重要的自主创新平台之一,可以为我们输出一部分上述产业的优质企业,为园区占领产业制高点提供重要支撑。”在该园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张海梁心中,新动能产业招商早已明确思路。
因此,北京中关村(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有自己的“门槛”——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
按照协议,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将投资9亿元,规划用地300亩,建设基地的产业中心部分,由其国有平台公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每年引进不少于5个科创型企业(企业家个人或团队不低于申报济南市“5150引才计划”的要求和标准,其中应包含国家顶级技术人才或团队);每年引进不少于5个完成首轮融资、进入产业化的企业;每年引进不少于5家符合园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化企业。
“以上三项内容不重叠计算,也就是说至少要引进符合上述标准的15家企业。”赵新生解释,该园区将为入驻企业提供多项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将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思路,统筹规划建设居住、教育、医疗卫生、专家公寓和综合性生活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在环境上还将打造一流的社保、教育等配套软环境,在服务上双方建立合作机制,把中关村的服务标准全部复制到这里,“让企业感到在中关村创业和在园区创业是一样的,离京不离家,打造一个区域协同创新的共同体。”
一方找“土壤”,”一方寻“种子”。新动能产业基地的落地为园区带来了一批高端人才,翻看签约企业的介绍,团队成员中几乎都以专家、教授、博士为主体。而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与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联系密切,将为园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提供有力支持。未来,他们是基地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园区倾力服务的对象,该园区将着力做好“人才+政策”文章,落实好济南市“人才新政30条”和天桥区人才政策12条措施,推行“人才+项目”的模式,积极涵养优厚的人才生态,使园区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发挥价值的舞台。
“中关村(济南)新动能产业基地项目为天桥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必将开启天桥区与中关村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崭新局面。”对此,济南市天桥区委书记刘程华表示,希望能借助中关村品牌影响力和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的管理实战经验,搭建创业孵化和产业发展的“天桥品牌”。“我们将在项目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以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推进战略合作的顺利实施,将基地打造成天桥区培育新动能的主体力量和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创业产业项目蓬勃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