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济南】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 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扛牢使命奋力腾飞,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2-06-03 09:08:23 作者: 来源:爱济南

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发出了“走在前、开新局”的时代最强音,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激发起开拓进取的奋斗热情。

作为天桥区经济建设主战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期、窗口期,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肩扛“园区腾飞”使命任务,砥砺奋进、笃志前行,全力抓好“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企业服务、财税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壮大、党建引领”七大重点工作,建设“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桑梓组团产城融合示范区,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扛牢使命奋力腾飞,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园区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不断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突出优势特色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壮大,以工业突破带动经济振兴,助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5月26-27日,园区管委会主任韩利师亲自带队赴临沂招商考察项目,开启了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新征程。今年以来,园区聚焦“大、高、外、新”,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着力推进长城动力锂电池、亚联机械、红创包装等 10 个总投资额过百亿元在谈项目签约。设立1-2支产业基金,建立有效政府基金参与招商引资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吸引各类资本或项目落户。每季度举办一场集中签约活动,全年引进市外投资47亿元,制造业占比80%以上,持续做好“人才管家”精准服务。

【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扛牢使命奋力腾飞,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进入5月份,连续的高温天气没有阻挡项目大干快干的步伐,在普洛斯、科佳二期、东方雨虹二期等项目现场,忙碌的吊塔不断将钢筋、水泥、板材送到工地,工人干得热火朝天。园区实行清单化管理、挂图式作战,全力推进40个项目建设任务,重点推进189亩产城融合示范园、5G导磁膜片、德源电力等“10+”重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开工建设项目 19 个,完成新增建筑面积约 35.3 万平方米,实现供地528 亩。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完成华丰路东延道路工程,自来水管网、电线迁改工程,强化绿化及环境综合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的活力园区。完成《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审批工作,推进精准用地审批,实现工业供地1200亩以上,新增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

【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扛牢使命奋力腾飞,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服务企业精准有效,企业逆势增长

今年1-4月份,园区企业高效有序生产经营,完成规上工业产值比增长 30.11%,完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幅 25.89%,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园区168家规上工业企业中,5家企业产值过亿元,23家企业增速超30%,16家企业增速超100%;企业培育力度再创新高,德晟机器人、润安生物、欧睿实业等15家企业获评2022年度市级“专精特新”。

【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扛牢使命奋力腾飞,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园区以服务企业为“天职”,完善常态化、制度化服务企业机制,集中开展“送政策进企业”系列活动,准确和动态掌握企业运行形势,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坚持疫情防控与助企纾困“双轮驱动”,积极深入推进高企、规上及骨干企业培育工程,鼓励科技创新,抓实重大项目,不断强化企业培育,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规上企业30家,培育市级以上瞪羚、“专精特新”等成长型企业10家。加快推进天诺光电、德源电力等企业上市进程,力争实现突破。启动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30亿元。

【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扛牢使命奋力腾飞,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管委会+公司”蓄势发力,打造黄河北岸“城市新名片”

为加快推进天桥区黄河北部地区的产城融合发展,今年园区启动首个片区开发项目——由“管委会+公司”运营机制下平台公司匠心打造的第一个商业住宅项目。今年园区还重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开发建设2处商业综合体,打造一批代表黄河北部形象的“城市新名片”,助力桑梓组团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北部新城。

【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扛牢使命奋力腾飞,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园区凝聚举全管委会之力支持公司发展的共识,先行先试、纵深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按照“融资、开发、经营”一体化的市场运作体制,大力开展整合资源、经营资产、配套建设、地产开发等实体化运作,强化公司运营能力,提高造血能力。就在5月7日,平台公司在黄河南岸开辟了“黄金赛道”,顺利“拿下”东沙社区两个住宅地块,将打造中低密度社区,满足多层次客户需求。

作为产城融合发展的“硬支撑”,园区积极探索运营机制改革,持续加强“管委会+公司”运营体系建设,加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强化开发职能,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地块开发运营等业务,加快推进桑梓西片区12街区开发建设,强化社会资本联动合作,让公司在项目运作中强化“融资—建设—运营”滚动发展实力,并同步推进评级发债涉及的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