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银丰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可彬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二代”,而她却“不走寻常路”,不断开拓创新,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版图。
谢可彬的父亲1995年创立济南银丰硅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谢可彬从芬兰学习MBA归来时,正值政府鼓励留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一部分税收支持,谢可彬便接过父亲的事业,2005年创立了山东银丰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
那时,工业硅颗粒的下游市场仅是耐火材料。虽然公司经营情况一向良好,但谢可彬认为,企业想取得长足发展,不能只做工业硅颗粒这一种附加值和技术水平都不高的产品,便打算将产业延伸到深加工项目,从事硅溶胶的生产。
硅溶胶的应用领域更为广泛,半导体、蓝宝石、电子封装、汽车尾气处理等都离不开硅溶胶。而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2012年到2015年,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公司一直徘徊在低端胶的生产中,谢可彬虽一直在拓宽外贸业务,但从没想过能做出纯度高的硅溶胶。
转折点的到来源自于2015年的两笔出口订单,两个企业的硅溶胶需求合计高达每月500吨,那时,公司的产量只有每月几十吨,谢可彬在为大订单欣喜之余,更多了一分担忧。
但机会来了就要迎难而上,公司的研发人员与中科院,山大等科研机构合作,所有高管也每天都在公司留到很晚,和一线工作人员共同攻坚,用了半年时间终于攻克难关,迎来了质的飞跃。“有时候人就是需要逼一下。” 谈及那段岁月,谢可彬不胜感慨。
另一个转折点是在2020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太阳能发电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作为太阳能电池原材料多晶硅的上游产品,工业硅颗粒产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迎来了新的春天。
近几年,公司的产值以每年20%的速度稳步递增,2021年年产值已达到8亿元人民币,设备实现全自动化。此外,谢可彬积极响应“发展总部经济”号召,建成了内蒙古分公司和新疆分公司。
“企业能有今天,不只是因为某一个人的能力,更源自于一个团队齐心协力的付出。” 谢可彬对公司员工多年的付出充满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