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易发期!现将历史上7月份发生的事故推送给大家,请大家认真阅读,引以为戒,慎防事故发生。
石油化工
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7·26”常压装置泄漏着火事故
2015年7月26日,中石油庆阳石化公司常压装置渣油/原油换热器发生泄漏着火,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常压装置渣油/原油换热器外头盖排液口管塞在检修过程中装配错误,导致在高温高压下管塞脱落,约342℃~346℃的高温渣油(其自燃点为240℃)瞬间喷出,遇空气自燃,引发火灾。
河北沧州炼油厂“7·31”凝缩油泄漏窒息事故
1998年7月31日,河北省沧州炼油厂工程公司在检修催化装置凝缩油泵时发生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当时催化装置在进行临时停工维修,施工作业人员在检修前没有按规定检查、复核阀门关闭状态,因凝缩油泵出入口阀门未关闭,物料未倒空排尽,凝缩油喷出,在封闭泵房内形成白色浓雾,导致窒息事故发生。
精细化学品
福建厦门电化厂“7·17”甲苯罐爆炸事故
1989年7月17日,福建省厦门电化厂糖精车间在进行空苯储罐罐顶焊接作业时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储罐与生产系统连通,焊接前没有按要求与生产系统有效隔绝,物料流入施焊的储罐引发爆炸。
江苏无锡胡埭精细化工厂“7·26”爆炸事故
2005年7月26日,江苏省无锡市胡埭精细化工厂在六氯环戊二烯试生产过程中,双环戊二烯裂解釜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六氯环戊二烯生产过程的裂解反应阶段,由于双环戊二烯裂解器制造质量存在严重缺陷,下端的管板与壳体法兰连接的角焊缝开裂,导致裂解器的加热载体-熔盐流入到双环戊二烯裂解釜中。熔盐中含有55%的强氧化剂硝酸钾,与裂解釜中的双环戊二烯等有机物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导致裂解釜爆炸。
江苏射阳盐城氟源化工公司临海分公司“7·28”氯化塔爆炸事故
2006年7月28日,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1号厂房氯化反应塔发生爆炸,造成22人死亡,3人重伤,26人轻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氯化反应塔冷凝器无冷却水、塔顶没有产品流出的情况下没有立即停车,而是错误地继续加热升温,使物料(2,4-二硝基氟苯)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最终导致其分解爆炸。
山东瑞星化工集团“7·30”精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
1996年7月30日,山东瑞星化工集团公司有机化工厂乌洛托品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5人重伤。事发时,作业工人在对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实施焊接,精甲醇计量槽溢流管与计量槽上部空间相连但没有加盲板,进料管下部的进料阀拆除,使槽内甲醇挥发气体与进料敞口处的空气汇合,形成爆炸混合气体,焊接火花引燃槽内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化肥
河南尉氏化工总厂合成氨系统“7·18”高压管爆炸事故
1997年7月18日,河南省尉氏化工总厂北合成系统在进行空气试车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56人受伤。事发时,企业在生产的同时用空气对压缩机进行试车,空气试车的压缩机与生产系统连接的阀门没有用盲板隔绝,导致半水煤气串入系统,引起甲醇冷排、第一、第二醇分离器及高压管道爆炸。
江苏丰县化肥厂“7·21”爆炸事故
1990年7月21日,江苏省丰县化肥厂在更换浓氨水储槽顶盖时发生爆炸,造成作业的3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浓氨水储槽与下部的稀氨水储槽为上下连体,中间使用钢板隔开,更换顶盖时,仅对浓氨水储槽进行了隔离置换,系统并未停车,下部稀氨水储槽仍在运行。稀氨水储槽呼吸口未遮盖,在呼吸口敞开的条件下,形成爆炸气体,焊接火花落下引爆了稀氨水储槽。
贵州兴义宜化化工“7·22”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2010年7月22日,贵州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变换工段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3人受伤。原因是1#变换系统副线管道发生泄漏,气体冲刷产生静电,引爆现场可燃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氢气等),导致空间爆炸。
无机化工
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7·21”中毒事故
2013年7月21日,甘肃省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硫化碱车间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67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烘干机运行中引风机变频器跳闸,引风量不足,烘干机内煤粉燃烧不充分,致使炉内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并通过提升机机壳倒流入负一层检修地坑,致使地坑内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操作人员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条件下进入地坑清理灰渣造成中毒。
辽宁锦西化工总厂“7·22”氯气泄漏事故
1995年7月22日,辽宁锦西化工总厂氯碱分厂液氯车间铁路槽车充装货位发生氯气外泄,造成1人死亡,11人氯气急性中毒,45人不同程度受到氯气刺激。原因是铁路槽车移位导致槽车顶部氯气阀门与货位上的氯气阀门之间的连接管线断裂,导致槽车内的液氯喷出。
山东青岛广益化工厂“7·24”氯气泄漏事故
1997年7月24日,山东省青岛广益化工厂发生氯气外泄事故,造成1900多人吸入氯气,其中24人轻度和中度中毒。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氯储罐罐体腐蚀严重,上部走台边缘和罐体接触部分锈蚀导致破裂,致使罐内氯气外泄。
重庆万州索特盐化工厂“7·27”中毒事故
2007年7月27日,重庆万州区索特盐化工厂发生一起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事发时,5名工人在对一个曾储存过氯酸钠电解液的闲置槽罐进行防腐处理,氯酸钠发生燃烧产生毒气,导致5人烧伤并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