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黄河北岸崛起 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发布时间:2012-06-15 12:14:10 作者: 来源:济南日报

  泰山北麓、黄河岸边,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座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活力强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正在迅速崛起。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是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核,2006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园区位于济南市天桥区308国道北侧,规划面积21.8平方公里,现有建设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随着“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市现代工业企业逐渐向北发展,该园区成为实施城市“北跨”发展战略的“桥头堡”,成为济南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便捷、配套服务高效,全面致力于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引进高科技、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环境友好型工业项目,大力扶植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企业。据了解,目前已引进济南裕兴化工、皇冠油墨公司、德胜精细化工、淄博联碳等26家企业和天然气、变电站等基础设施供应商等规模以上企业12家。目前在建企业4家,预计今年二季度可投产。此外,目前园区已和7家企业达成意向,拟投资转化12至15个新材料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十二五”期间,园区将秉承“突出产业特色、鼓励自主创新、加强资本运作、促进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引进重点大型项目,培育产业龙头,拉伸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两大产业链条,打造全省第一、全国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网络便捷通达

  化工产业园区设立之初,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两项工作均处于“零起步”阶段。园区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领导多次莅临园区指导工作,市政府同时出台了支持园区发展的重要文件。

  2008年以来,为向入园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配套服务,增强园区招商引资竞争力和大项目承载力,天桥区通过直接投入、招商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等方式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启动了铁路专用线、供热、供电、排水、天然气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并于2010年4月全部竣工投用。

  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园区现有:

  全长9.3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年运力589万吨,有力助推企业发展。

  220KV、110KV变电站各一座,提供双回路供电支持。

  专用自来水厂,双管线供水,日供水能力11万立方米。

  天然气高压门站,高、中压燃气管线,设计供气能力每天30-60万立方米,年分输能力2.3亿立方米。

  每小时400吨供热能力的供热设施,为企业生产、员工生活提供保障。

  日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的水质净化厂及污水收集系统、外排管道、加压泵站,提供安全可靠的排水服务。

   一级标准消防站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固话、传真、宽带网等现代化通讯系统健全,保证信息畅通。

  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园区起步区4.7平方公里范围内每亩土地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7万元,成为济南市基础设施最完善的省级开发区之一,具备了承接重大工业项目入园的基本条件,园区招商引资竞争力和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发展空间广阔,现有1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可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拓展空间。

    化工产业园区域优势非常优越,园区密集路网纵横贯穿——— 京沪、京福、济聊、济青、青银、北绕城六条高速公路,308、309、104、220四条国道环绕园区构成密集路网,高速公路站口距园区仅1公里,北接京津、南连沪宁,并与天津、青岛、烟台、日照等重要港口相通,企业运输、出行便捷。

    零距离对接中心城区——— 黄河一桥(直通二环东路)、建邦黄河公路大桥(直通二环西路和二环北路)、穿黄隧道(直通济泺路),以及京沪高速公路黄河桥等七条跨黄通道直达中心城区,距长途客运站、火车站、国际机场、高铁客站仅20分钟车程。


专业服务真诚高效智力资源群星闪耀

    园区全力支持产业发展,目前已吸引包括新材料、化工、医药、机械等领域在内的多家企业入驻,其真诚高效的一条龙服务得到了入驻企业的赞赏。

  行政审批全程服务:园区专人协助企业办理立项、规划、土地、环评、工商、税务等全部行政审批手续,解除企业后顾之忧,快捷、高效地方便企业落户。

  入园政策优惠:对入园企业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协助企业境内外上市,帮助企业申请专项发展资金。

  近几年,园区与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材料学院、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拥有了丰富的智力资源。

  为积极贯彻落实“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战略,加快我市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济南市决定园区今后将重点引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项目。

  2010年4月,园区正式获得济南市政府批准,成为“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园区发展掀开了崭新篇章。

  2010年6月,天桥区明确提出将化工产业园区作为重振天桥工业经济的“主阵地”,举全区之力,将园区打造成山东省乃至华北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2011年4月,天桥区和山东大学签订发展新材料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园区管委会和山东大学签订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化工产业园区协议。该中心现已竣工,氧化铝微晶陶瓷、纳米银粉银浆、氧化锆短纤维和连续纤维等科研成果陆续推出。

  今年,济南实施“北跨”发展战略,园区作为北跨战略的主阵地之一,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招商瞄准“大、高”项目打造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今年以来,园区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重点抓好大项目引进及以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围绕全区工业振兴和北跨发展战略,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科技招商、大项目招商、智力招商、环境招商”四大引擎作用,做好“一大”、“一高”两篇文章,不断探索加快发展的招商之路。

  引进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项目。紧紧抓住中国石油化工、中国化工集团以及世界500强企业这样的大企业,重点引进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税源型大项目,瞄准国际、国内知名战略型新材料企业及项目,打造以炼油为起点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

  以高校为核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紧抓住和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更多地引进科研含量高的高新技术项目。具体来说,一是在园区为山大胶体中心建设完成中试实验基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试基地投用,进一步加强和山东大学的联系;二是启动山大科技园建设,专门承担山东大学和国家胶体中心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三是促进建邦集团与山东大学的合作。建邦集团在园区征地330亩,其中80亩拟投资2000万元建设生物科技项目,其余土地用于和国家胶体中心合作建设以氧化铝、氧化锆为原料的连续纤维项目。该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约15亿元,初步测算可形成销售收入25亿元。

  园区将以“建设北部新城”为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配合黄河北部工业及综合体建设,做好片区规划;完成起步区4.7平方公里内污水、雨水、自来水管网的建设;完成新增5.3平方公里主干道及地下管网的建设。其中,在5.3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主、次干路“双十字型”结构路网,适时启动工程建设,使招商引资同建设规划相结合,确保做到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园区城建三个规划的和谐统一。

  服务企业是园区发展的重要工作。下一步,园区将从三个方面抓好企业服务:一是抓好已投产企业服务,在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和环保工作的基础上,提供企业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保障工作;二是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积极推动山东大学为济南裕兴化工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将其产品升级至纳米级,获得更高收益,使裕兴化工能够跻身世界高端市场;三是抓好引进项目落地服务,重点为四家在建企业以及今年拟建、新签约的十多家企业提供好落地服务,协助企业到市直各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力争四家在建企业今年下半年投产,拟建及新签约企业下半年开工建设。“十二五”是济南实施北跨战略的重要时期,天桥区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重振天桥工业雄风”主阵地的化工产业园,将重点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基础配套设施优势、服务优势和产业聚集优势,打造以化工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围绕产业主攻方向,适当发展仓储物流产业;同时,结合济南黄河北部鹊山龙湖城市综合体建设,配套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和三产设施,全面实现黄河北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新产业、新材料、新化工、新园区,承载着天桥工业腾飞和全市化工产业振兴的希望,济南化工产业园正在向打造全省第一、全国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