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对标定位,天桥区旨在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重要阵地。为此,该区科技局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创新体系,连续多年被评为“济南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市防震减灾先进单位”,还曾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誉称号。
科技创新领域硕果累累。目前,该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家。三年来,全区专利授权量2000余件;转化科技成果68项,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200多项,其中3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2015年1月至10月,该区企业和科研院所获得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资金982万元。
相继建立科技研发平台
全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市级21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7家,市级10家)辖区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办产学研合作基地9个、建立博士后工作站3个……目前,天桥区不乏类似科技研发平台。
通过整合区域科技资源,该区还相继建立了国家级创业中心、国家专利技术济南交易中心、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科技人才信息共享平台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该园区有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载体,其中既拥有多家国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又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促进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创新环境,吸引了创新人才。2014年,新材料产业园区成为济南市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单位。
不断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为此,该区鼓励和推动企业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等院校积极合作,提升科技运用层次;指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以项目为纽带开展技术合作,引导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联合培养科技人才。
组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对接,以科技项目实施为载体用好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园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牵线搭桥。目前,全区共有产学研实践基地9家,国际合作平台4家,市级优秀创新团队2家,市级千层次人才2人,市级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其间,该区科技局于2014年6月4日成立全市首个“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宣讲团”,开展科技业务培训1000多人次。
“5+科技空间”孵化小微企业
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该区科技局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将辖区内的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整合提升,实现线上、线下科技资源同步共享。
2015年4月份在鑫茂·齐鲁科技城成立“5+科技空间”。“5”为5家科技服务机构,分别为国家专利技术(济南)展示交易中心、天桥鑫茂众创平台、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鑫茂金融平台、鑫茂电商平台。“+”意为不断扩大服务外延,适时增加科技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平台服务标准与质量,着力打造以园区中小微企业为服务主体的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
该平台整合了投融资、资质、法律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全面了解小微企业各方面需求,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孵化小微企业长大。 (本报记者 张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