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创新理念,招商精准实现集群发展精准招商引凤来栖
发布时间:2016-01-25 12:00:39 作者:马桂路/陈晓彤 来源:大众日报

16_16_0155.jpg

济南传化泉胜公路港

16_16_0150.jpg

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5_15_0264.jpg

济南新材料产业科技园

QQ截图20170328173627.jpg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发基地

  2015年12月26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锐利创新 聚力创业”台资企业进驻鑫茂齐鲁科技城签约仪式举行,首批20余家台资企业集体签约进驻鑫茂齐鲁科技城,助力北跨进一步发展。而除引进台资之外,中德(济南)新材料科技园合作项目的签约以及“中韩尖端产业融合园”项目的建设,让济南新材料产业园的产业发展走向了集群化,国际化。

  

  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赵新生告诉笔者,作为整个济南市携河发展的主战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创新招商方式理念,选聘精干人员组成专业招商队伍,聘请委托招商代理人和代理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洽谈。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灵魂。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全力推进招商引资,针对优惠政策、人才、海关、保障服务等相关问题,细化各项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加快推进山东省首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和“中德新材料科技园”建设。依托鑫茂国家级孵化器,加快“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的创建工作。加快“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报批,力争把北跨发展推向更高水平的新阶段。

  针对引来的项目,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加快鑫茂科技光纤预制棒、传化泉胜物流智能公路港、澳华新能源等项目的建设,搞好服务,加快进度,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创新理念

传统招商向精准招商转变

  经济新常态下,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济南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和全市“两会”上都提出推进携河发展,申报济南新区。济南新区的设立将形成磁吸效应,带来政策集成、资源集中、要素集聚,对深入推进北跨,加快“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具有重要意义。天桥区位于核心区域,是桥头堡、主阵地,争当排头兵、先锋队责无旁贷、当仁不让。天桥区委书记毕筱奇表示,天桥将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对接政策,强化南北互动,推动携河发展,把黄河两岸打造成产城融合示范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特色区、对外开放先行区、生态文明模范区。

  面对新机遇,天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全市打造“四个中心”要求,将招商引资、对外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专业招商,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牢基础。

  何谓“精准”?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赵新生说,简而言之,就是队伍组建“精”,区域选定“精”,重大产业项目确定“精”。“准”字上主要体现在信息摸排“准”、时机把握“准”以及跟踪洽谈“准”。招商引资不能大水漫灌,摘到篮子里就是菜,而要点对点叩门式招商。

  新思路带来新机遇,新举措取得新成效。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招商热情进一步高涨,外出开展招商活动和对接、接待外来投资企业的频率明显提高。

  赵新生告诉笔者,依托中德(济南)新材料科技园、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中韩尖端科技融合园,济南新材料产业园要引进世界、中国500强企业和行业百强企业和高端项目。今年将加快中德(济南)新材料科技园规划建设,组建园区驻德办公室推进招商,争取今年实现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中韩尖端科技融合园建设,尽快落地一批项目,力争在全市对韩合作中走在前头、率先突破。加快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基地建设,2015年12月28日园区举办了齐鲁台商协会暨企业签约进驻仪式,20家台资企业集中签约,涉及创意设计、建筑节能技术研发、智能家居、生物科技、汽配销售等行业,都是相关行业的优质项目。园区将加快推进签约项目进驻,同时引进更多优质台资企业,努力争创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创新渠道

对接商会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

  2015年9月,天桥区委书记毕筱奇带领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有关同志在德国慕尼黑与巴伐利亚化学产业集群进一步洽谈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中德(济南)新材料科技园。济南市委领导出席签约仪式,见证了双方签约。

  中德(济南)新材料科技园由德国巴伐利亚化学产业集群负责产业规划、设计和招商引资,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负责工程建设,双方共同负责运营管理。该项目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以德国企业为主、辐射欧洲的对外招商平台,以巴伐利亚化学产业集群为主、关联18个德国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平台,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孵化或吸引大企业进入的企业发展平台。

  赵新生说,中德(济南)新材料科技园合作是济南新材料产业园精准招商的范例。在巴伐利亚州与山东省友好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当地协会带动,以化学产业集群为主招商,定位精准,双方一拍即合。

  2013年,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抢抓“北跨”机遇,70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和配套设施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亿元。2014年计划实现“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的目标。有针对性地点对点招商,促进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开放度是济南新材料产业园成立之初就定下来的发展调子。借助国内外知名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投资信息集中的优势,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的平台作用,上门招商,使招商引资成功率更高、针对性更强、成本也大大降低。

  赵新生说,园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赴德、韩等地考察洽谈、邀请国内外企业考察、举办项目推介会等方式,瞄准大、强企业,聚焦高端项目,重点引进世界、中国500强企业和行业百强企业。坚持“专业招”“产业招”,依托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投资促进中心,强化专业力量,开展专业招商。并采取聘请专业人士驻地招商的方式,少跑了腿,多干了事。

  2015年12月26日,迈入发展“加速度”的济南北跨进程又迎来新契机、新活力。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锐利创新 聚力创业”台资企业进驻鑫茂齐鲁科技城签约仪式举行,首批20余家台资企业集体签约进驻鑫茂齐鲁科技城,助力北跨进一步发展,建设济北新城。据了解,该科技城园区新建齐鲁台商会馆,计划将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打造成两岸交流合作示范平台,争取培育5家上市公司。

  本次签约的台商企业涉及创意设计、建筑节能技术研发、智能家居、生物科技、汽配销售等多个行业,其中代表企业华硕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9年,为全球最大的主板制造商,此次也落户天桥区黄河北发展。“这是新材料产业园区最大的企业发展平台——鑫茂齐鲁科技城引进的又一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鑫茂齐鲁科技城负责人介绍。

  鑫茂齐鲁科技城负责人表示,科技城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包括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鑫茂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我们在园区单独制定区域招商优惠政策,打造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专业管理团队,推动常态化两岸创业青年交流,促进两岸产学研合作。”该负责人说,鑫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可吸纳800余家企业进驻,聘请了台湾高端服务管理人才,为台商提供专项服务,对科技前沿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大的企业给予大力度优惠支持政策。


创新机制

“小老虎”突显招商“强磁”效应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招商引资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济南新材料产业园积极适应新常态,确立新思路,研究新办法,更加侧重于通过产业招商、点对点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开展活动,努力形成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精准高效的精准招商引资工作格局。

  吸引科技型的中小企业进驻,为中小企业提供最好的载体、发展环境和服务,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不断探索出适合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新路径。依托2.6万平方米标准化孵化厂房,构建12大服务平台,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形成研发、生产、交易生态产业链,提供资产增值、贷款、担保等扶持,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孵化服务,加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型的小微企业,他们有技术、有市场,就是缺资金和场地,而后两者恰恰是园区能够提供的。”赵新生说,在园区扶持一批这样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小微企业,就相当于养了一群“小老虎”。“鑫茂齐鲁科技城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孵化服务,提供资产增值、贷款、担保等扶持,能够容纳1000家中小科技企业。园区为企业提供载体、发展环境和服务,让这些最有活力的小微企业引进来、留得住、长得大。”

  近两年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完成投入75亿元,建成各类厂房170万平方米,落户企业150家。2015年鑫茂齐鲁科技城二期144栋楼全面开工,新材料交易中心二期24栋楼实现当年开工、当年主体竣工。目前,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建成鑫茂齐鲁科技城、济南新材料产业科技园、济南新材料交易中心等多个产业平台,这些平台建设使科技型研发项目及时在园区得到转化,为发展实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园区综合竞争力的强弱,不仅受到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影响,还受到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软环境’的制约。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好,哪个地方就能招来商、引来资,就会落地一批好项目。”赵新生说。

  高标准打造“硬环境”的同时,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更在服务企业的“软环境”上下功夫。2014年,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被批准为“山东省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综合实验区”,将在贸易便利化、企业注册登记、行政综合执法等方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招商时,我们跟企业说,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是不送地不送税,只送环境和服务。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有好的土壤、好的发展环境。园区要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必须用环境和服务把企业留住。”赵新生举例说,一般来说,企业从签约、验资、环评开始到投产,最少需要15个月。但在新材料产业园,3个月就能开工生产。“企业来,园区为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的厂房。这样既实现了集约利用土地,也大大缩短了企业成长的时间。企业成长的每一步,注册、审批、招聘、投资、申请专利等等,这些园区都可以帮助企业完成。”据了解,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还将建设统一的人才服务中心、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国家级新材料分析检测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更集中的服务。

  考虑中小企业创业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还与鑫茂齐鲁科技城计划共同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重要的一环就是资金的支持,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赵新生认为,为了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新材料产业园区与院所合作,吸引来了研发中心,又与鑫茂集团合作,建设了鑫茂齐鲁科技城,研发力量和成果有了,载体有了,再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园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一个有益的补充。


创新转型

产城融合再造宜居宜业新城

  天桥区在济南新区建设中占据战略优先高地,全区小清河以北、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鹊山龙湖以及大桥镇片区均在济南新区范围内,占据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二,是济南新区的双核之一。济南新区的战略设想,让天桥真正成了北跨的桥头堡。

  在过去十年,天桥区已经开始向黄河北发展的尝试。今后天桥将以创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契机,让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以新材料和现代物流产业为龙头,以高标准建设中德科技园为载体,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鹊山龙湖,充分利用黄河水文化资源,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跨河公共交通,破解北跨发展交通制约难题,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当前,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领域的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落地生根,既有济南传化泉胜智能公路港这样的全省重点项目,也有天诺光电材料等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

  在黄河北不断丰富产业功能的同时,产城融合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作为济南“北跨”战略实施的桥头堡,济北新城的核心区,近几年,天桥区倾全区之力推动园区建设,全力发展新型工业,以产业带动城市发展,以产业支撑天桥腾飞。根据济南市规委会研究通过《北跨与济北新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规划建设济北新城核心区。济北新城核心区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80万,将为济南城市发展提供新空间、注入新活力,对增强济南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意义重大。

  “我们要建设的不只是一个园区,而是产城融合,宜工宜商宜居的新城。”赵新生告诉笔者,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将狠抓项目建设和产业带动,着力推进产业北进、城市北跨。依托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新开工面积80万平方米,北部新城核心区初具规模。依托全省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扎实做好鑫茂国家级孵化器申报,为入园企业打造优质、高效、全面的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加快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60平方公里发展规划编制,大力发展金融商贸、餐饮娱乐、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融合,实体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实现单纯工业园区向功能齐备的产业新城区转变。